第三章健康指导
1. 学习单元一 健康教育
1.1. 生活方式指导的基本内容(掌握)
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方法,生活方式的管理是慢性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
- 营养指导
- 体力活动指导
- 控烟指导等。
1.2. 营养指导的原则(掌握)
营养指导的原则可以简化为“一多三少”,即“摄食种类多、量少、盐少、油少”。
1.3. 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方法(熟悉)
通常用能量消耗量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次运动的身体负荷量,也可以是一段日历时间里,各种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体力活动的加和。
1.4. 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掌握)
体力活动测量的主要类别有:
- 有氧和耐力运动量的测量
- 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
-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
1.5. 心率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
运动时的心率作为训练时运动强度的监测指标,成为目标心率或靶心率。
运动中的心率可以通过颈动脉或四肢动脉触摸直接测量,时间可以为 10 秒,更方便的方法是采用有线和无线仪器设备监测心率。
最大心率按年龄估算为 220 - 年龄。中等强度的心率一般定义为 60%-80% 最大心率
1.6. 代谢当量的概念及计算(熟悉)
代谢当量 METs,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s 相当于每分钟每千克体重消耗 3.5ml 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消耗 1.05kcal 能量的活动强度。
1.7. 主观用力程度的分级(掌握)
对运动负荷量和主观用力程度的感觉可以反映身体实际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按照自觉运动强度分级,中等强度的干预通常在 11-14 区间内。
1.8. 肌肉力量的概念及测量(熟悉)
肌肉力量指肌肉用力的能力。
传统上用可重复 3 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
包括
-
静力或等长力量:
测试限于指定肌群和关节角度,不能全面反映肌肉力量,峰值用力常用最大主动收缩(MVC)表示;
-
动力测试:
有控制、良好姿势、全范围关节活动完成的动作所对抗的最大阻力(1-RM),测定值为特定肌肉或动作的特异指标。
现在也可用多个重复来测量肌肉力量。
1.9. 肌肉耐力的概念及测量(了解)P61
肌肉耐力指肌肉持续用力或重复用力的能力,传统上用可重复 12 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肌肉耐力的测试: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次数,如蹲起次数。
测试中肌肉耐力的度量应能综合阻力(重量)、时间(频率)和重复次数 3 个指标。
1.10.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概念(掌握)
日常体力活动包括职业活动中的体力活动、业余时间的运动锻炼、出行往来过程中的体力活动和各种家务劳动,因此实际反映总体力活动水平。
1.11.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常见测量指标(掌握)
常见测量指标包括能量消耗、行为观察、机械和电子装置监测、问卷调查、间接观察(如设备使用率)、职业分类、参与的运动项目等。
1.12. 活动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掌握)
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一天中各种体力活动的情况和时间,综合不同活动形式的强度,根据代谢当量计算能量消耗,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总的体力活动水平。
举例:体重 75kg,每小时 4km 的速度快走 30 分钟(30/60=0.5 小时 (h)),代谢当量 =3kcal/(h.kg),能量消耗为:75×3×30/60=113(kcal)
计算公式:能量消耗 = 体重 (kg)× 代谢当量(kcal/(h.kg))×运动时间(h),本例 75×3×0.5=112.5(kcal)
1.13. 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熟悉)
体力活动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减少缺乏运动和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指导合理运动,避免运动伤害,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
1.14. 体力活动干预的内容(掌握)
- 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
- 有关信息收集
- 运动量的选择
- 运动内容的选择
- 运动进度
- 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1.15. 运动量的选择(掌握)
有氧耐力运动一般强调中等强度,从锻炼心肺功能的角度考虑,应达到相对强度中等以上,推荐每周运动时间累计 150-180 分钟;从维持体重的角度考虑,建议总的能量消耗达到每周 1500-2000kcal。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的强度应能维持对肌肉的一定刺激,推荐每周 2-3 天,每次 15-20 分钟。
1.16. 运动内容的选择(掌握)
体力活动干预所选择的内容一般包括耐力、肌肉力量、灵活和柔韧性活动:
- 有氧耐力运动
- 肌肉训练
- 柔韧性练习
- 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
1.17. 运动进度的影响因素(熟悉)
运动进度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健康情况、年龄和运动训练目标。
1.18. 体力负荷的影响因素(了解)
机体承受体力负荷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关节系统和有关的代谢过程等都会发生反应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体力负荷量、机体对体力负荷的适应程度、身体运动素质、健康和疾病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19. 机体运动反应的关键环节(掌握)
运动疲劳、恢复和适应是机体运动反应的三个关键环节。
1.20. 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再评估的缘由(熟悉)
随着运动训练的持续,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状况也可能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会改变机体的运动反应、影响机体的运动耐受力、也会改变机体发生运动有关意外伤害的风险。因此,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需要定期对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再评估。
1.21. 运动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掌握)
大多数与运动有关的意外伤害都受到身体的内在承受能力与外部体力负荷量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22. 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要素(掌握)
把握体力负荷的度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这里的“度”包括运动强度、时间、频度和进度的综合考虑。另外,特定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其他有关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23. 运动处方的概念(掌握)
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身体条件制订的运动锻炼强度、时间、频度和进度的计划,以及为了保证锻炼的安全有效,对运动前、中、后作出相应的自助和医学监督的安排和措施。
1.24. 运动促进健康的效益(熟悉)
适度的体力负荷,通过耐力、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和关节灵活柔韧性的锻炼,增加了身体抵御骨关节系统伤害的能力;合理的运动计划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降低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身体活动和健身锻炼可以更多地降低发生各种心血管意外的长期风险。
1.25. 成瘾行为的概念(掌握)
成瘾行为(亦称依赖性行为)系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成瘾指养成该嗜好的过程。导致人上瘾的物质称致瘾原,致瘾原能使成瘾者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满足感。
1.26. 成瘾行为的特征(掌握)
成瘾行为,指成瘾后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行为表现。
它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特征:
- 已成为成瘾者生命活动中的必需部分,从健康的三维角度,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心理、生理、社会性依赖;
- 一旦终止成瘾物质的使用,将立即引起戒断症状;一旦恢复成瘾行为,戒断症状将会消失,同时产生欣快感。
1.27. 成瘾行为的形成过程(掌握)
成瘾行为的形成有四个阶段:
- 诱导阶段
- 形成阶段
- 巩固阶段
- 衰竭阶段
1.28. 成瘾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熟悉)
成瘾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为人格特征:
- 被动依赖
- 过度敏感
- 性格内向
- 高级意向减退或不稳定
- 情绪不稳和冲动性
1.29. 成瘾行为外在影响因素的种类(熟悉)
成瘾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包括:
- 社会环境因素
- 社会心理因素
- 文化因素
- 传播媒介因素
- 团体效应
- 家庭影响
1.30. 控烟策略(掌握)
控烟的总策略可以按渥太华宪章提出的健康促进五大行动领域来进行设计,即包括
-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 建立支持环境
- 加强健康教育及社区行动
- 发展个人技能
-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1.31.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原则(掌握)
- 目标原则
- 前瞻性原则
- 弹性原则
- 从实际出发原则
- 参与性原则
1.32. 健康教育计划制订的目标(掌握)
健康教育计划制订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
计划的总体目标:
是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总体目标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
计划的具体目标:
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体目标的具体内涵。
需要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应该能够回答 4W1H:
- Who—对谁?
-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 Howmuch—变化程度多大?
1.33. 确定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掌握)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措施、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的指导思想。
包括
- 教育策略
- 环境策略
- 政策策略
针对群体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主要从提高目标人群的认知和技能、改善物质环境、改善社会环境三大方面加以考虑。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主要依靠教育策略,学习健康知识,通过个别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人的问题,而其他的策略手段是通过群体的教育来影响其中的个体。
2. 学习单元二 跟踪随访
2.1. 人际沟通技巧的概念(掌握)
人际沟通技巧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方法。
2.2. 人际传播基本技巧的种类(掌握)
- 说话的技巧
- 倾听技巧
- 提问的技巧
- 观察技巧
- 反馈技巧
- 非语言传播技巧
2.3. 说话技巧的要点(掌握)
- 用听者熟悉、能懂的语言
- 口气和蔼亲切
- 讲话速度适中,避免过快和过慢
- 声音应该有高低起伏,不要平铺直叙
- 发音吐词要清晰,要让对方能够听清楚
- 讲话的语气要生动
- 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话
- 在与对方交谈时说话要有停顿,避免长时间自己一个人说话
- 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尽量用通俗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 恰当地运用举例引证、示范与演示的技巧
2.4. 倾听技巧的要点(掌握)
倾听不仅仅是认真和专心地听,还包括从听到的信息中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概括所听到和所理解的要点。
- 尽可能地多听,留意听,努力发现对方对某一问题的了解程度和看法
- 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耐心地等对方讲完
- 始终保持友好和礼貌,利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在认真听,使对方感到轻松和受到尊重
-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轻易对对方的话作出评论
- 不应在听对方讲话时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电话、看文件、看表等
- 对敏感的问题更要善于听出话外音,以捕捉真实的信息
2.5. 提问技巧的要点(熟悉)
- 提问题时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和感受,应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不要一个问题紧接一个问题的问。
- 要设法使服务对象感到所提问题与自己利益相关,才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并促使其回答问题。
- 对敏感问题的提问形式尤要注意,可以先问一般性问题,再逐步深入询问,不要单刀直入,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交谈环境、时间和地点。
- 要了解对方的态度、观点等方面的信息,应该使用开放型问题,避免使用封闭型问题。
- 探究型问题时应特别注意口气缓和、态度轻松,不可用质问的语气。
- 要想收集到真实信息,不能用诱导型提问。
- 问题尽量简练、明确,不提复合型问题。
2.6. 观察技巧的要点(掌握)
观察的技巧主要是细心、全面和敏锐。
2.7. 反馈技巧的要点(掌握)
在人际交流中对对方传递的信息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反馈,可以促进交流的进行。不能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反馈,则往往会影响交流的进行,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在人际交流中有三种反馈形式:①语言反馈②体语反馈③书面反馈。依据反馈性质的不同,又分为:
- 积极性反馈
- 消极性反馈
- 模糊性反馈
2.8. 非语言传播技巧的要点(了解)
- 动态体语
- 静态体语
- 类语言
- 时间语
- 空间语
2.9. 人际传播的应用
- 讲课
- 同伴教育
- 演示与示范
2.10. 健康管理师与个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 第 1 步:事前准备
- 第 2 步:总结前一段阶段的进展
- 第 3 步:确认对方目前的需求
- 第 4 步:达成共识
- 第 5 步:安排下次随访的时间和方式
2.11.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
- “知信行”模式
- 健康信念模式
- 自我效能理论
-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