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1. 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和主要特征(了解)

  1.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2. 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
  3. 按照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部位建立的学科
  4. 按病种建立的学科
  5. 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2. 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了解)

  1. 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2.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3.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4.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3.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了解)

  1. 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
  2. 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
  3. 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

4. 循证医学的概念及核心内容(掌握)

循证医学通常的定义是: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诊断、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 - 效益比。

5. 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掌握)

  1. 患者一般情况
  2. 主诉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5. 个人史和家族史
  6. (女性)月经和生育史

6.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掌握)

  1. 视诊
  2. 触诊
  3. 叩诊
  4. 听诊

俗称:望触叩听

7. 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掌握)

  1. 血液检验
  2.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3. 生化学检验
  4. 免疫学检验
  5. 病原学检验

8. 疾病的 X 线图像改变(掌握)

疾病 X 线图像改变:

  1. 大小改变
  2. 位置改变
  3. 形态改变
  4. 轮廓改变
  5. 密度改变
  6. 功能改变

9. CT 检查的优缺点(掌握)

  • 优点:

    CT 图像为人体组织断面像,其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 X 像检查图像,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果,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 缺点:

    CT 检查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黏膜变化;做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10. 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掌握)

  1. 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 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形态。
  3. 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4. 检测脏器内各种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部分还可鉴别良、恶性。
  5. 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估计。
  6. 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等。
  7.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

11. 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的优缺点(掌握)

  • 优点:

    1. MRI 图像无射线损害;
    2. 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科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
    3. 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不像 CT 有骨骼等干扰伪影;
    4. MRI 强化扫描使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 缺点:

    1. MRI 成像检查时间较长,快速成像方法在 5 分钟以下;
    2. 因患者置于磁体内有恐惧感,现已改为宽入口短磁体;
    3. 因成像线圈和成像野的限制,小关节小部位的成像开展不普及;
    4. 机器昂贵,运行成本高,检查费用高。

12.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

心电图主要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还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航天、登山运动员的心电监测等。

  1. 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障碍。
  2. 心肌梗塞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3. 对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的诊断有帮助。

13. 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掌握)

借助内镜科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内镜应用最广者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食管、胃、十二指肠
  •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范围:结肠、小肠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范围:气管、支气管

14. 药品的概念(掌握)

我国管理部门对药品的定义为: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针对药品等。

15.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掌握)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选药和合理用药两方面。

  • 合理选药:

    首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病情加重时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广的药物。

  • 合理用药: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16. 介入治疗的概念(掌握)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 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

17. 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副作用(掌握)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 X 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 X 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包括:

  1.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2. 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等;
  3. 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等。

18. 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掌握)

物理治疗广泛用于:

  1. 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
  2. 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 伤的恢复治疗;
  3. 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
  4. 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5. 有一些疗法如 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 2022 刘士. All rights reserved.

结果匹配 ""

    没有匹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