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1. 预防医学概述

1.1.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 5 大学科。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

2. 健康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

3. 三级预防策略

  •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定义: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1. 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 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3. 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
      4. 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
      5. 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
    • 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

      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 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 三级预防

    •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 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策略的关系:

    •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 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 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

    • 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

    • 有些疾病,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

    • 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 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 对许多传染病

      1. 个体预防 --- 群体预防
      2. 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阻止其向人群的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
    • 高血压的控制

      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第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

4. 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及内容

概念: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内容: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化学预防。

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5.1. 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1. 以健康为中心
  2. 以人群为对象
  3. 以需求为导向
  4. 多部门合作
  5. 人人参与

5.2.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 健康教育
  3. 预防接种
  4. 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5.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6.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 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
  7.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对辖区内 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
  8.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 1 次空腹血糖;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 4 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 4 次面对面随访)
  9.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10.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11.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2.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13.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 2021 刘士. All rights reserved.

结果匹配 ""

    没有匹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