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
1.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 吸烟
- 饮酒
- 不合理膳食:①食物中脂肪过多;②维生素缺乏;③食物中纤维素摄入量不足;④饮食总热量的过多。
- 缺乏身体活动
- 其他因素
2. 恶性肿瘤
2.1.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后天环境因素。
少数癌症的发生主要和遗传及先天性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癌症,主要和后天环境及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HBV 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及其他环境因素。
2.2. 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曾估计,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 1/3。
筛查的重点肿瘤:子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
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
3. 高血压
3.1. 高血压的诊断
-
高血压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
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大都需要终身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约占 5%~10%。白大衣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血压高于 140/90mmHg 但 24H 平均值 <130/80mmHg 或家庭自测值 <135/85mmHg。
隐性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 <140/90mmHg 但 24H 平均值高于 130/80mmHg 或家庭自测值高于 135/85mmHg。
-
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3.2.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 高钠、低钾膳食
- 体重超重和肥胖
- 饮酒
- 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
4. 2 型糖尿病
4.1. 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
我国目前采用 WHO(1999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 糖尿病症状 +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或;
-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 ≥ 7.0mmol/L(126mg/dl)或;
- OGTT 试验中,餐后 2 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4.2. 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
- 肥胖(或超重);
- 体力活动不足;
- 膳食因素;
- 早期营养;
- 糖耐量损害 IGT;
- 胰岛素抵抗(IR);
- 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1. 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979 年,WHO 将冠心病分为 5 型: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缺血性心肌病;
- 猝死。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
- 诱因;
- 部位及放射部位;
- 性质;
- 持续时间及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的症状: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一般并不困难。
5.2. 冠心病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 超重和肥胖
- 糖尿病
- 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
- 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 其他
6. 脑卒中
6.1.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脑梗死
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有:
- 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临床特点:
- 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
- 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
-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
6.2.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等,不可干预的因素外,尚有许多已明确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吸烟
- 饮酒
- 颈动脉狭窄
- 肥胖
- 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1. COPD 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症状和体征
-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 咳痰: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 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 的标志性症状。
- 喘息和胸闷。
- 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焦虑、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等。
COPD 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等体征。
-
诊断
COPD 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和(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 COPD 的必备条件。
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 COPD 的金标准。
用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70% 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7.2. COPD 的危险因素
-
个体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 COPD 发病的危险性;
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 COPD 的危险因素;
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
环境因素
- 吸烟——COPD 重要发病因素
-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 空气污染
-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 COPD 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能对 COPD 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 COPD 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时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
8. 其他常见慢性病
8.1. 超重或肥胖
-
超重或肥胖判断标准
我国成人:正常:18.5≤BMI<24kg/ ㎡
超重:24≤BMI<28kg/ ㎡
肥胖:BMI≥28kg/ ㎡
-
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肥胖遗传基因
环境因素:饮食、活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
从代谢的角度看:无论是什么原因,肥胖的发生是基于代谢紊乱,因此,可以说代谢紊乱是肥胖从基因到临床表现的中间环节。
8.2. 骨质疏松症
-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1994 年 WHO)
定义: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骨量低,骨骼微结构退化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
诊断标准:
-
骨量减少、骨密度(BMD) 下降和(或)发生脆性骨折等为依据。
-
骨密度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矿物质、骨代谢调控激素和骨转化标志物)
-
双能 X 线骨密度吸收测定(DXA) 测量骨密度,仍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要检查依据。
-
-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性别、年龄、种族、身材、体重、家族骨折史、钙和维生素 D 摄入量、每日日照时长、活动量、吸烟史、饮酒、饮茶或咖啡、过早绝经、绝经时间、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怀孕次数、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 主要分布在绝经后的女性和 50 岁以上男性,
- 其次是钙和维生素 D 缺乏、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身体活动少、性激素低下等人群。
8.3. 口腔健康
-
口腔健康的判断标准
判断口腔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没有口腔疾病。
-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主要危害
- 心血管疾病
- 呼吸道疾病
- 糖尿病
- 早产和低体重儿
- 其他疾病影响(慢性胃炎、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